记者 辛圆
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等举措,这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循环,蕴含巨大内需空间。
“这里举个例子,‘十五五’时期预计将建设改造地下管网超过70万公里,新增投资需求超过5万亿元。”郑栅洁说。
周四公布的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此前公开撰文指出,在一些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如铁路、公路、机场、电网及部分水利设施,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发达国家。然而,在服务于民生的公共投资方面,我们仍有很大的补短板空间。

他强调,短期内走出需求不足的负向螺旋循环,需要公共部门投资和公共部门信贷发挥引领作用。目前,我国在教育、文化、体育、地下网管、城市道路、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直接服务民生的公共领域的投资还有很大差距。
“如果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让经济发展进入更高层次,仅仅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文化、体育、生活服务等各方面进行改善,而这正是公共投资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张斌强调。
银河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也提到,随着随迁子女教育权利保障持续强化,教育数字化成为关键支撑。预计高教基建领域的宿舍、教学楼等硬件建设需求,智慧校园的信息化系统搭建需求,以及配套教育服务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另外,报告指出,住房政策未来将聚焦存量提质与民生服务补短板。一是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实施老化管线更新、加装电梯、节能改造及环境整治,提升既有住房安全与能效水平;二是完善社区服务设施配套,配建养老、托育、停车充电及便民商业等服务设施,增强社区全龄友好性和居住便利度。
Fin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