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3000元买长寿,瑞拓龄抗衰老抑制剂走红,长寿药成为现实不再遥不可及-Fin头条

toodd 2小时前 阅读数 2 #科技

从去年起,一款由国药与原研药企赛诺根(Seragon)合资引进的口服衰老抑制剂瑞拓龄(Restorin)登录国药官方电商平台国药大集、京东、天猫等境内电商平台。作为赛诺根、哈佛、梅奥联合研发的革命性衰老干预产品,吸引众多消费者,特别是高净值人群的密切关注。

瑞拓龄单套按120粒为单位售卖,售价约2000元,按照官方建议每日4至6粒服用剂量计算,月度成本可达2000-3000元。仅天猫单个电商平台,瑞拓龄的累计销量就已超过一万,体现出当下人们对于科学可靠的健康延寿产品的迫切需求。

作为国药旗下唯一一款口服衰老干预产品,瑞拓龄的技术来源于赛诺根联合哈佛大学、梅奥诊所等世界顶尖机构研发的衰老干预候选药SRN-901,并早已于2024年公布部分关键数据,实验动物剩余寿命破纪录延长33.02%的实验结果引发各界的广泛关注。

21世纪以来,瑞拓龄的技术研发方哈佛大学、梅奥诊所在衰老干预领域取得一系列的技术突破,使得衰老干预和长寿医学领域成为全球医药学界的研发热点。除专业机构外,以PayPal联合创始人Peter Thiel、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为代表的硅谷商业巨鳄们也豪掷千金,共同推动突破寿命极限这股潮流,SRN-901的转化产品瑞拓龄正是这场衰老干预热潮下的首个突破性前沿成果。

这一系列突破不光给人类带来看见更长久未来的希望,也引来许多不关注生物医药领域人们的质疑:长寿药,是否是天方夜谭?

国药背书的长寿药究竟靠不靠谱?

瑞拓龄背后的公司国药赛诺根,成立于2023年11月进博会期间,由国药国际与赛诺根合资设立,根据双方当时在进博会公布的合作内容,国药赛诺根将以引进SRN-901转化产品瑞拓龄为契机,推动本土衰老干预技术发展和产业布局。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作为瑞拓龄的原研方,赛诺根成立于2009年,早期主要聚焦于抗激素肿瘤药研发,曾长期为强生、罗氏开发原研药并提供技术输出。2016 年,赛诺根拓展业务方向,牵头哈佛大学、梅奥诊所等顶尖科研机构成立多家合资公司。时至今日,其业务已涵盖制药、诊断、营养品和生物化工多个领域,重点研究与衰老相关的分子机制。

2024年,赛诺根公布了旗下第二款衰老干预候选药SRN-901的临床前实验数据。作为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最全面深入的衰老抑制剂疗效评估,该项实验覆盖实验动物全生命周期内从寿命长度到身体机能、血液指标,再到细胞分子层面的全转录组分析、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乃至生物信息学层面的机器学习建模等各个领域。

数据显示,从小鼠中年(相当于人类50多岁)开始给药,SRN-901组实验动物的剩余寿命破纪录地延长了33.02%;老年小鼠体能从不足年轻时的20%提升至50%,皮肤、毛发、运动机能等生理功能的衰退均被显著抑制,达到了目前口服衰老抑制剂的最高水平。

这一出人意料的实验结果实则也是情理之中,作为赛诺根、哈佛大学、梅奥诊所联合研发的前沿衰老干预技术,SRN-901整合了包括mTOR通路抑制、细胞和线粒体自噬激活、衰老细胞靶向清除和NAD+提升等前沿衰老干预技术,这些技术早已被学界多次证实具有延寿效果。

以SNR-901整合的mTOR通路抑制技术为例,早在近百年前,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克里夫·麦凯教授就在上世纪30年代探究饥饿对机体的影响时,首次发现并证实延长寿命的科学方法——“热量限制”。在克里夫·麦凯教授之后,诸多研究都证实限制热量的摄入有利于延长寿命。

但如何在限制热量的情况下既能保持必要的营养,以免因噎废食;又能够发挥延寿的效果,避免做无用功,仍是衰老干预领域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直到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在深入研究后发现,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通过抑制热量限制的关键通路——mTOR,可以达到跟限制热量摄入同样的延寿效果。

作为能量调节的关键蛋白,mTOR 的活性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在动物生长初期,高mTOR 信号有利于促进机体的发育和繁殖;但在繁殖或生命中期之后,高 mTOR 信号将会加速机体衰老,多项研究都已证实通过调节 mTOR 信号通路能够有效延缓老年动物的衰老。

长寿研究为什么止步于动物?

对于业外人士而言,经常会不约而同地提出同一个灵魂拷问:为什么长寿实验大多都止步于动物,甚至连猴子的实验结果都很少?

这个问题看似很难回答,但其实很简单——因为以人类为代表的灵长类动物真的很长寿。

如今全球平均预期寿命早已突破70,野生黑猩猩的平均寿命约为50岁,而实验室最常用的灵长类动物恒河猴,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平均寿命约为27岁。也就是说,假如从中年开始干预灵长类实验动物的衰老进程,即便在干预手段完全没有效果的情况下,最乐观估计也需要十余年之久才能验证结果,更不用提人体实验。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NIA和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曾共同开展基于恒河猴的热量限制实验。这项研究不但持续了长达30年之久,同时也在当时斥资了数百万美元。

除了研究时间的限制外,不同的实验条件往往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结果。目前人类的长时间、大规模的研究往往只能通过问卷回访的形式进行。如2025年哈佛大学营养学大牛胡丙长一项长达30年的随访调查,从10万人的餐桌上得出一系列有关长寿饮食的结论,就是通过每两年通过问卷形式进行追踪的。不光凭借实验对象记忆所获得的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更不用说不同的生活条件对于试验结果的巨大影响。

比如一个人喜欢每天抽烟喝酒嚼槟榔,即便是使用有效衰老干预方式,其寿命虽然会有所增长,但仍可能会比正常人更短;若是让数万自由人摒弃自己的喜好,强迫他们在数十年间采用完全一致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先不论法律上和操作上是否可行,光在伦理上就很难说是人道的。

除此之外,大多数人类疾病的研究,特别是人类遗传疾病的研究也不可能以人为研究材料。而鉴于前文中人体试验的种种困难,动物试验在可操作性以及控制变量上具有极大优势,小鼠作为最易于操作的实验动物,也成为生物医药领域使用最广泛的模式动物,并且在衰老研究中同样十分重要。

在繁殖周期快的动物中,小鼠是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模式动物。2003年,南京大学、扬州大学完成实验小鼠基因组DNA测序,证实小鼠的基因组与人类的基因组具有90%以上的高度相似性。因此在药物研究、肿瘤研究、生理研究、遗传研究、胚胎研究、免疫研究、转基因和表观遗传研究等生物医药领域表现出色。

虽然小鼠相较于灵长类动物便于饲养和观察,但在衰老干预领域其研究时间也数以年计,试验成本也远超业外人士的想象。英国老龄化研究协会主席David Weinkove就曾在采访中表示,“即使是在小鼠身上做一个非常简单的衰老项目,也至少需要一百万英镑。”

以前文所提到的赛诺根SRN-901的临床前试验为例,为探究衰老干预技术对实验动物全生命周期的影响,整个试验持续了4年以上,而从寿命长度到身体机能、血液指标,再到细胞分子层面的全转录组分析、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乃至生物信息学层面的各项数据追踪及分析的花费高达数亿美金,才能最终实现干预动物破纪录33.02%的延寿效果,后续花费可想而知。

因此,在衰老干预领域,干预物质的研究通常都会停留在临床前的动物实验阶段,后续的临床实验通常会以安全性实验和对具体病症的疗效试验为主。

结语

1881年,清政府由于害怕火车震动破坏龙脉,下令禁止使用蒸汽机车,最终上演了马拉火车这一近代史上最荒唐的闹剧,成为当时早已进入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各国的笑柄。

虽然衰老干预技术距今已发展近百年,但由于对专业知识的不了解或此前被保健品厂商诓骗的不信任,当前仍有很多人对瑞拓龄等衰老干预技术持观望或怀疑态度。但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如今长寿科技兴起,那些拥有远见卓识、愿意拥抱新兴科技的人们,都将会比他人提前拥有看见更长远未来的权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toodd123@163,com删除。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