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营业利润暴跌99%,股价三年腰斩,上市之路面临严峻挑战-Fin头条

toodd 2小时前 阅读数 3 #财经

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近日,保时捷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其销售收入为268.6亿欧元,同比下降6%;营业利润为4000万欧元,去年同期为40.35亿欧元,同比暴跌99%;本年累计营业利润率为0.2%,较去年同期的14.1%大幅下滑。

保时捷前三季度核心财报数据  图片来源:保时捷官网

截至10月24日收盘,保时捷股价为34.81欧元,较其2022年上市时的发行价82.5欧元下滑了近58%,处于腰斩态势。

该公司利润断崖式下跌源于多重压力叠加。财报明确提及五大核心因素,一是与产品战略调整相关的特殊费用;二是中国市场环境充满挑战,尤其是豪华车赛道;三是与电池活动相关的“一次性”费用支出;四是组织变革费用;五是美国进口关税增加的支出。

首当其冲的是保时捷战略调整带来的巨额支出:因推迟纯电车型推出、终止电池自产计划等重组措施,产生约27亿欧元额外成本。

中国市场的低迷表现成为拖累业绩的关键因素。作为曾经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保时捷在华销量自2021年达顶峰后持续下滑,2024年同比暴跌28%至5.69万辆,2025年前三季度再降26%至3.2万辆。

对于在华表现不佳的原因,时任保时捷CEO的奥博穆在2024年财报会上曾提到,这主要源于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保时捷未能及时跟上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中国市场年需求大幅下降,形势严峻。中国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而我们的电动汽车发展速度比几年前预期的要慢。”奥博穆说。

保时捷虽推出了Taycan等电动车型,但整体电动化进程滞后。2024年其新能源车交付占比仅27%,纯电车型Taycan 销量下滑49%。且其技术路线“重三电、轻软件”,车机系统流畅度与本土化功能落后,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高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本土豪华新能源品牌快速发展,如理想、问界等品牌在SUV领域直接冲击保时捷原有的市场地位,小米SU7 Ultra则以更低价格提供相近甚至更高的性能和更丰富的智能配置,抢占了保时捷的市场份额。

此外,美国关税政策持续施压,保时捷前三季度因此造成3亿欧元额外支出,公司预计全年损失将达7亿欧元。

“今年的业绩反映了我们战略调整带来的影响。然而,这些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有意识地接受暂时不佳的财务数据,以便从长远角度增强保时捷的韧性和盈利能力。”保时捷执行董事会成员布雷克纳表示。

9月22日,保时捷曾表示,其执行董事会与监事会已就公司中长期产品矩阵的重大调整达成决议。根据最终方案,原定于2030年代推出的电动平台研发计划将重新调整时间表,现有纯电动车型系列将持续更新;产品矩阵将有针对性地新增极具品牌特色的内燃机车型,现有内燃机车型将延长市场生命周期,换代车型已纳入这些产品的周期规划。定位高于Cayenne的原计划纯电动全新SUV系列将率先推出内燃机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不过,市场对这一战略调整的反应呈现出不同的态度。有投资者担忧保时捷可能继续错失电动化浪潮,影响品牌豪华定位;支持者则认为,这有助于保时捷在短期内稳定业绩,避免因过度依赖电动车而遭受更大损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toodd123@163,com删除。

热门
标签列表